作者:毛亚岐
读过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了解了泰勒的生平之后,一直想写写这位伟大的科学管理之父,但思考了很久,却迟迟难以下笔。
我对泰勒也一直是有误读的。读吴军的《硅谷之谜》,也许是自己一直以来的误读,做读书笔记时我写下了“提高效率是泰勒管理理论的核心,方法是优化流程和标准化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采用自上而下的树状结构。管理模式为积极性加刺激性式的管理,管理中强调先预测后实施”,读起来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与长久以来我们所说的泰勒制似乎是一致的。我们知道泰勒会研究工人的动作,消除多于的动作,让效率更高,他会安排对每个工位进行评估,明确到底值多少钱……通过这些行为我和我曾读过的很多书中的观点一样,泰勒是一个冰冷的机器,他将工人的剩余价值压榨到极致,他忽视了人本管理……吴军的《硅谷之谜》并未这样说,但从其分析的工业时代的管理思想基础我似乎读出了这种判断(也许仍然是误读)。管理心理学中也有不少书将泰勒树立为“经济人”的源头。《管理百年》就曾把泰勒塑造成了一个“使用秒表的文艺复兴式人物”,他们误解泰勒管理思想认为“管理是一门与人的欲望无关的科学,它不是一门有关人的科学”。
所幸的是,无意中读到美国管理学者丹尼尔.雷恩博士写的《管理思想史》,在书中对泰勒的生平做了一些描述,也引用了泰勒写的一些论文。我惊奇的发现,这些论文观点与我所以为的冰冷的缺乏人文关怀的泰勒制完全不一样。泰勒在1895年向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提交的论文写道“如果工人觉得自己受到的待遇是真正公正的,他们总体上就会更加坦率、正直、真实。他们会更加愉快地工作,对待同事和雇主也会更加亲切。在这样的系统中,他们不会像在过去的体制下那样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而愤愤不平,也不会把工作之余的空闲时间用来痛骂雇主”,他深深地懂得变革之难,他说“几辈人的痛苦遭遇让工人阶级学会了把所有变革都视为他们最大利益的敌人,不管变革的目的是什么,只要是变革,他们就抵制。因此,最初的变革应该着手于减少工人的疑虑,在实际接触中让他们相信,改革不仅没有坏处,最终还会让大家都受益”。泰勒承认不存在唯一的康庄大道,他认为管理应该通过科学的调查来坚持不懈地改进管理方法,1915年,在去世前的三个月,他发表演讲说“科学管理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进化的过程,都不是一个固定的理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现有实践,后有理论……我所知道的关于科学管理的人都会随时准备抛弃任何计划、任何理论,只要能够找到更好的方法。在科学管理中,没有任何是固定的”。
因为《管理思想史》,在多年的误读之后,带着虔诚之心,我捧起了泰勒先生的原著《科学管理原理》,让我吃惊的是,这并不是一部厚厚的大部头,甚至文字也没有想象中的晦涩。全书只有两章内容,一章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另一章是“科学管理的原理”。在“基础”章节中,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目标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泰勒解读说“这里的财富最大化不仅意味着公司或其他所有者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还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达到最好的经营状况”,通过解读,泰勒诠释了科学管理的终极目的——“实现永久的社会财富最大化”。泰勒的科学管理并非很多人所理解的那么冰冷,相反,泰勒将“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达到人类美好生活”作为理想,这才是科学管理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终极问题其实还是人类的幸福。在“原理”这个章节,泰勒所说的科学管理的四个要素并不复杂,不过就是“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科学地选择工人;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翻译成现代管理中常常说的,不外乎就是“最佳实践、选人育人、人本管理”。泰勒更关注的是如何找到让工人更高效率工作的方法,并让最合适的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同时要给他们相应的有竞争力的薪酬,他不断地呼吁管理者要关心关爱员工,要与员工打成一片。他说, “从工人的每项操作中,都可以归纳出科学规律来”,因此他倡导研究工人的动作,这原本是帮助工人更轻松达到高效的科学探索却被当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冰冷的机械行为。回到泰勒所说的科学管理基础章节,所谓的对工人动作的科学探索本质也应当是为该岗位员工自身工作更轻松愉悦所做的技术性的研究。
泰勒的一生是斗争的一生,他将管理形成了一门科学,并身体力行推动科学管理。并非只有今人的误读,与泰勒同时代的很多人也都在抵制泰勒的科学管理,他们怀疑这样的体制是在虐待工人,并制造了泰勒制带来了“奴隶时代”的谣言。他们想当然地把对工人的选拔上升到人的平等问题。由于对泰勒科学的不理解,工会包括很多工人都对泰勒愤恨不已。在这些问题上,泰勒受尽了折磨,被视为野兽,他不得不出席听证会,在那里,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伤害,他一生的心血受到国会委员的贬斥。在那艰苦的岁月,泰勒丝毫没有惧怕世俗之人的胁迫,他从事着不收报酬的管理咨询、写作和演讲工作以推广科学管理。在一次演讲的归途中,在一间漏风的火车休息室,泰勒患上了肺炎,59岁生日的第二天(1915年),泰勒去世了。
泰勒对科学管理的应用一直心存担忧,他说“一定不要误解这一机制的实质和基本原理,同样的管理机制,在一种情况下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又可带来最大的效益”。他不断地强调,“不能把管理的机制误当成管理的本质,或者它的哲学基础”。为了说清楚什么是科学管理,他用了一系列的否定,“科学管理不是任何效率策略,不是确保效率的任何措施,也不是任何效率措施的组合。它不是一套新的成本核算制度,不是新的报酬支付方案,不是计件工资制、分红制度,不是奖金制度。它绝不是任何报酬支付方案,它不是用于实时监控、记录工人的行为,不是工时研究,不是动作研究,也不是对工人动作的分析……”。
正如泰勒的担心,打着“科学管理”旗号的很多人肢解着泰勒的理论,将他的哲学抛之脑后。他们总以为拿着秒表,似乎就开始了科学管理的康庄大道。在评述泰勒的科学管理不人性化阻碍了今天管理进程时,他们并没有看到,早在百年前,泰勒就在倡导“心理革命”,倡导双赢,“劳资双方不要将目光仅仅盯着如何分配盈余,而是共同将注意力转向扩大盈余的规模”。在工人和工会对泰勒误读时,他们忘记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正是起源于他的学徒生涯,他曾在工厂里深刻地体会了作为普通工人的感受,看到了最优秀工人精湛的技艺,也看到了恶劣的工作状况、糟糕的管理以及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泰勒终其一生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解决他作为学徒时曾看到的这些,他期望的正是为这些人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泰勒的科学管理何曾忽视过人?他认为,“任何先进制度的首要目标是造就一流的人才,而且,在系统管理之下,最出色的人将比以往更有把握、更快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他坚持人才的自主培养,“我们的天职和良机是系统地联合培养并造就这样有才干的人,而不是猎取别人培养的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算走上了提高全国性效率的正确道路”。
喧嚣的管理理论繁多,名词一个接着一个,无论怎样的批判前人,回到泰勒这本薄薄的《科学管理原理》,都能找到误读的影子。一个人竟被误解的如此之深。美国著名记者艾达.塔贝尔在“丑闻揭发者”中描述“在这个国家,最堂堂正正的人就是泰勒先生,他心甘情愿地承受着工会领导、国会议员以及调查人员出于误解、怀疑或者恶意的各种诘问和诱迫。对于像泰勒先生这样性情的受过良好训练的智者来说,对于一个把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时间都奉献于艰难的真理探索的人来说,这样的质问一定会让人发狂的。有时候他还不得不对此屈服”。
这位伟大的科学管理的先驱,心怀热忱,为改善工人的工作状态而努力,却一直被那些他所热爱的人们误读并恶意的揣测。从他生平的经历来看,为了传播科学管理的理念,他付出的不仅仅是精力,甚至还有生命的安全保障权利。他的理论被后世的管理学家们不断地研究并不断地误读,甚至冠以“局限性”的帽子。而后人的每一种误读,他何曾不知道,他在书中无数次强调的不要误读的地方恰恰就是后人误读之处。所幸的是,经历多年的误解,我有幸重新认识这位先贤。泰勒先生平实的语言已经将科学管理最基本的原理描述的清楚而又明白。我们的误读不过是自己的无知罢了。
写下此文,在自己的内心为这位百年前的前辈正名,为我曾经的误解致歉。泰勒先生是当之无愧的科学管理之父,他的管理思想和哲学仍将科学地指导我们管理科学思维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