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明
知道了一些阻碍深度思考的思维后,下面就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来自我剖析如何深度思考,即是分析个人深度思维的风险:是否已经形成个人思维的模型吗?如果没有,是否需要现在好好考虑一下如何建立自己的深度思维模型?如果已经有了,那目前的深度思维模型是否完整,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考虑到?比如干系人的影响等等。
如何确保质量体系在日常工作中的落地是多数企业的痛点,也是难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落地难的苦衷,但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积极面对呢?或许为此如何做些改变呢?这是更重要的,或者说这是更有价值的思维方向。下面我们试着从三个不同的层面去分析如何改善我们的体系落地。
第一个层面:决策层。在一个企业里,体系的落地与否主要是由顶层设计决定的,这也是为何将领导作用作为七大管理原则的原因。决策者在做管理规划时,是否考虑到体系如何落地?或者是如何考虑体系落地的?考虑的深浅度如何?有体系落地的措施保障吗?往往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就决定了这个企业的体系落地的成败。
由于决策层的位置就决定了这层管理者会必须做出各种不确定性前提下的决定,这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系落地的顶层设计的风险,而这类风险又很难在企业里被识别出来,更谈不上做出风险应对措施了,这也就是所谓的“决策先天不良”。
再加上决策层领导知识体系的广宽度浅深度(相对专业人员)的原因,会造成规划时就不够全面,细致和可操作性不强,必然会导致体系无法真正和日常管理工作融合起来,体系难以落地势必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经过以上的分析,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其实对于善于提出好问题的人而言,答案不会太难,应为答案就在问题中。
你们看了以上的分析,找出答案了吗?以上的分析内容只是抛砖引玉,其实还有很多问题可以提出来,大家试一试!